欢迎访问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网站!
当前位置: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>> 瓷都印象 >> 浏览文章

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——一馆尽收百年陶瓷工业史

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23年07月04日

  昌江滚滚,舟来帆往;高岭巍巍,雨丰土润。世界瓷都景德镇铸就千古瓷魂,成为陶瓷圣地、瓷的王国。四大传统名瓷驰誉中外,一枝独秀的青花,自元代开始,绽放七百余载,成为世界经典。


  景德镇以瓷立市,因瓷兴市,作为“城市文化地标和文明展示窗口”的博物馆在市内随处可见,多以陶瓷类为主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属国家一级博物馆,御窑博物馆为瓷都“一号工程”和地标建筑,民窑博物馆位于全国文保单位湖田古窑遗址内……近年又新增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、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等。


  与以上博物馆有别,全面、系统、精准展示新中国陶瓷生产、变革和发展脉络的,当属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。该馆坐落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陶溪川文创街区内,鉴于保护创新方面独具影响力和示范性,2017年11月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“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奖”。


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——一馆尽收百年陶瓷工业史

▲博物馆内生产设备展示


  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以原国营宇宙瓷厂的烧炼车间为基底,针对性地保护、修复和创新,空间高大空旷,展线紧凑合理。借助文献打捞、实物展览的方式,以时间为序,通过场景再现、珍贵实物、图片资料等形式,集中展示陶瓷工业的设备、窑炉、产品、工具、工艺流程,以及陶瓷工人口述史、瓷工档案等。


  分设序幕(1949年以前)、“筚路蓝缕、恢复发展”(1949年—1958年)、“迂回曲折、起伏跌宕”(1958年—1978年)、“改革改造、致力发展”(1978年—1995年)、“改制转型、浴火重生”(1995年以后)五大展区,引导游客纵览1904年-2010年景德镇陶瓷工业的百年沧桑和灿烂荣光,清晰窥见陶瓷产业手工作坊-私营-私私联营-公私联营-国营瓷厂-改制转型的历史脉络。


  进入博物馆,映入眼帘的是慈禧太后朱批江西巡抚柯逢时《成立江西瓷器公司》的奏折,镶嵌于玻璃柜内。两侧码放着整齐的窑炉燃料——松柴和槎柴堆,这些不起眼的木柴,用它们生命的熊熊之火烧制了精美的景瓷,传誉世界。


  两座保留至今但外观略有破损的煤烧倒焰圆窑包,是陶瓷烧造由柴窑一跃为煤烧的历史印证。70多米的煤烧隧道窑和重油烧隧道窑,墙体有损,轨道、看火口保存完好,可以一窥当年的风采。国营“十大瓷厂”虽然湮灭于历史之中,但精神骨骼依然屹立不倒,看着眼前的窑炉实物,一股沧桑感和厚重感扑面而来。


  馆内陈列有陶瓷生产的设备工具及办公用具,大的如碎石机、球磨机、练泥机、榨泥机、拉坯机等,见证了从手工业向现代机械化制瓷的飞跃,有些是瓷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“双革运动”的产物。小的有坯刀、灰耙、射釉嘴、漏斗、开窑手袖、匣钵等生产用具,以及各国营瓷厂的老公章、立式话筒、电话机等。有“十大瓷厂”各自生产的主打瓷器和标志产品,以及精准的瓷器标准件。有当年家用的日用品,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、工服、饭票、洗澡票、铁锅等,有工资表、档案表、文艺演出活动及运动会图片等。


  创新点随处可见:


  运用声、光、电等科技手段设计的熊熊燃烧的火焰、惟妙惟肖的窑火电子屏;


  由3000多只瓷手模组成的“一手擎天”的巨型大手吸引眼球,瓷手模是景德镇专为神舟载人飞船制造的;


  有循环播放的“陶瓷工人口述史”,数百名瓷业骨干的现场采访画面和录音;


  有瓷工档案,输入姓名一按鼠标就蹦出入职陶瓷系统的人事档案表,能让陶瓷人的儿孙辈千里而来,寻根问祖,百感交集;


  有陶工谱,一面巨大的屏幕墙展示广大瓷工的头像,那么年轻,那么英俊,此情此景,能不让如今垂垂老矣的陶瓷人悲怆欲泣。


  陶瓷工人的音容笑貌、档案简历和生产生活,就这样热气腾腾地端到中外游客面前,让您在历史时空里、在文化遗存中、在一件件实物前,去缅怀,去体验,去感悟,品味现当代陶瓷工业发展史,领略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沧桑变革和无上荣光。


  对于热爱新中国陶瓷的中外游客来说,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无疑是一处必到的打卡地!